20151121 國文(B3挖挖哇P80[29.])
蘇軾一生波瀾起伏,請就其生平事蹟,判斷下列詩詞創作時間的先後順序:
(甲)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簑煙雨任平生。 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雨也無晴。
(乙)羅浮山下四時春,盧橘楊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。
(丙)是處青山可埋骨,他時夜雨獨傷神。與君世世為兄弟,又結來生未了因。
(丁)人生到處知何似?應似飛鴻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那復計東西?老僧已死成新塔,壞壁無由見舊題。往日崎嶇還記否?路長人困蹇驢嘶。
(戊)餘生欲老海南村,帝遣巫陽招我魂。杳杳天低鶻沒處,青山一髮是中原。
(己)缺月掛疏桐,漏斷人初靜。誰見幽人獨往來?縹緲孤鴻影。驚起卻回頭,有恨無人省。揀盡寒枝不肯棲,寂寞沙洲冷。
答: → → → → → (Ans:(丁)(丙)(己)(甲)(乙)(戊))
請詳細解說,感恩!:)
解析:(甲)出自〈定風波〉。宋神宗元豐五年,蘇軾謫居黃州。(乙)出自〈食荔枝〉。從「荔枝」、「嶺南」可知是在惠州時期所作。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「譏斥先朝」,紹聖二年(1097)四月十一日,蘇軾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,作有〈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〉一詩,此詩應作於更晚。(丙)出自〈獄中寄子由〉。元豐五年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,在絕望困苦中寫下絕命詩寄給弟弟子由,其中卻也沒有尖酸忿怨的字,對生命的緣分仍然一往情深,望與子由有世世為兄弟的緣分。原詩前半:聖主如天萬物春,小臣愚暗自亡身。百年未滿先償債,十口無歸更累人。(丁)出自〈和子由澠池懷舊〉。嘉祐六年,蘇軾途經澠池出任鳳翔府簽判,得弟轍之寄詩—〈懷澠池寄子瞻兄〉,因而寫下〈和子由澠池懷舊〉。(戊)出自〈澄邁驛通潮閣〉。從「海南村」可知是在儋州時期所作。(己)出自〈卜算子〉,是東坡初到黃州的作品。
語譯:(甲)別去聽那穿過山林,敲打在葉面上的風雨聲;何不一邊吟詩長嘯,一邊慢步前行?拄著竹杖,穿著草鞋,我的一身輕裝更勝騎馬,誰擔心天候的變化!這一件簑衣就足以抵禦那司空見慣的風雨了。 略帶寒意的春風襲來,我感到微冷;而雨後山頭的斜陽卻迎面照來。回首來時那清寂的山路,踏上歸途,只覺一切風雨陰晴都隨著時間,飄然遠去了。(乙)羅浮山下一年四季如春,盧橘(橘的一種,因其色黑,故名。盧:黑色)、楊梅等水果相繼成熟,天天都有新鮮的。每天能吃荔枝三百顆,我不會推辭留下來做嶺南人。(丙)聖明的皇帝有如天一般的高超也使萬物都能有生存的春天,而做為臣子的我太過愚昧不明事理,反招致自己走上死亡之路。死亡之日還沒到,欠的罪債卻該先償還,只是啊家裡十幾口人沒了歸依更是令人疲憊。此處的青山綠水可以埋葬我死後的屍體,在物換星移的下雨夜晚讓你獨自心傷神損。我與你子由(蘇轍)今生今世有幸來當兄弟,再結下了來生尚未了結的因果。(丁)人生隨處漂泊像什麼呢?就好像鴻雁踏在泥濘的雪地上。泥地上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跡,當鴻雁飛去,哪會再計較腳印留在何方呢?老和尚已經去世了,變成新建葬骨的佛塔,原有的僧房昔日的牆壁已毀壞,無法看到舊時壁上的題詩。還記得當年走在這高低不平道路上艱辛的情景嗎?路途遙遠,人已疲累,騎乘的跛驢也在聲聲悲鳴著。(戊)我的餘生要終老在海南村,皇帝憐憫我叫巫陽來招我回去。深處幽暗的天邊鶻鳥隱沒之處,中原的青山似有若無像一根頭髮。(己)月面彎彎,掛在疏落的梧桐樹梢上;夜深了,四周一片寂靜。有誰見到一個隱士在獨自踱步?遠處隱隱約約的,原來是一隻孤鴻的身影。牠因為有些驚慌,一邊飛起來一邊還回頭悵望,雖有憾恨卻沒有人能夠了解。寒夜裡飛繞了所有的樹枝,總不肯落下來棲息,牠寧願飛回沙洲上,守著一片蕭瑟和寒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