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1031 國文(B3挖挖哇P49)
得西山後八日,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,又得鈷鉧潭。西二十五步,當湍而浚者為魚梁。(甲)其嶔然相累而下者 (乙)其石之突怒偃蹇,負土而出 (丙)若牛馬之飲於溪 (丁)梁之上有丘焉,生竹樹 (戊)爭為奇狀者,殆不可數 (己)其衝然角列上者 若熊羆之登於山。
丘之小不能一畝,可以籠而有之。問其主,曰:「唐氏之棄地,貨而不售。」問其價。曰:「止四百。」余憐而售之。李深源、元克己時同遊,皆大喜,出自意外。即更取器用,剷刈穢草,伐去惡木,烈火而焚之。嘉木立,美竹露,奇石顯。由其中以望,則山之高、雲之浮、溪之流、鳥獸之遨遊,舉熙熙然迴巧獻技,以效茲丘之下。枕席而臥,則清泠之狀與目謀,瀯瀯之聲與耳謀,悠然而虛者與神謀,淵然而靜者與心謀。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,雖古好事之士,或未能至焉。
噫!以茲丘之勝,致之灃、鎬、鄠、杜,則貴遊之士爭買者,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。今棄是州也,農夫漁夫過而陋之。賈四百,連歲不能售。而我與深源、克己獨喜得之。是其果有遭乎?書於石,所以賀茲丘之遭也。(〈鈷鉧潭西小丘記〉)
( )(1)請將上列畫底線處的文句重新排列,合理的順序應為 (A)(甲)(丁)(乙)(丙)(戊)(己) (B)(丁)(乙)(戊)(甲)(丙)(己) (C)(丙)(己)(戊)(丁)(乙)(甲) (D)(丁)(甲)(丙)(戊)(乙)(己)。
( )(2)關於本文的文句解釋,何者正確 (A)「問其價,曰:『止四百。』余憐而售之」—可見柳宗元買地原因是地主亟需資金週轉,故低價賣出 (B)「丘之小不能一畝,可以籠而有之」—意謂小丘很小,可以用一個小籠子把它全部裝下 (C)「雖古好事之士,或未能至焉」—意指古時候喜歡山水的風雅之士,恐怕也做不到 (D)「以茲丘之勝,致之灃、鎬、鄠、杜,則貴遊之士爭買者,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」—意指若到都城宣傳小丘勝景,鄉紳們必定爭相到此處高價購買小丘。
( )(3)下列選項何者字義與框框中的字相同 (A)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/「尋」病終 (B)舉熙熙然迴巧獻技/吾今日之俸,雖「舉」家錦衣玉食,何患不能 (C)以效茲丘之下/不「效」,則治臣之罪 (D)爭為奇狀者,殆不可數/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「殆」。
( )(4)在〈鈷鉧潭西小丘記〉中,有許多作者影射遭遇、表露心態或寄託感慨的句子。以下選項,請選出闡釋錯誤者 (A)「唐氏之棄地,貨而不售」,表達作者自矜自重,良禽擇木而棲的心理 (B)山石之「突怒偃蹇,負土而出」、「嶔然相累而下」、「衝然角列上者」皆可視為作者奮力掙扎的精神象徵 (C)「剷刈穢草,伐去惡木,烈火而焚之」,係寫作者欲伸張正義,剷奸除惡的決心 (D)「書於石,所以賀茲丘之遭也」,雖賀小丘,實乃自傷己之不遇,盼能得到有心人的賞識。
( )(5)關於本文和〈始得西山宴遊記〉的比較,何者正確 (A)兩篇文章均提及砍樹除草,整地闢路的過程 (B)兩篇文章均提及悠閒休息時,感受到流水圍繞在身邊的清涼情狀 (C)兩篇文章均有盡情飲酒,席地而眠的情節 (D)兩篇文章在寫景上均以視覺、聽覺摹寫為主,表現作者陶醉於自然懷抱。((1)(B);(2)(C);(3)(B);(4)(A);(5)(A))
請詳細解說,感恩!:)